2019年高考已经拉开帷幕,教育部数据显示:今年全国高考人数达1031万(不含高职扩招补报名人数)。此刻,他们已经开始了第一场考试——语文,为自己的梦想拼尽全力、奋力一搏!
每年高考,语文作文都是大家热切关注的话题,今年,掌小萌认为江苏卷的作文题最难,有网友说江苏的就像是自由体操,看似自由发挥,稍有不慎就会出线......大家怎么看?
下面是掌小萌第一时间为大家新鲜整理的,201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大汇总,哪个题目最奇葩,哪个题目最简单,快来一起讨论!
全国Ⅰ卷
适用地区:
山东、广东、山西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南、河北、湖北、福建、安徽
题目要求: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”,劳动是财富的源泉,也是幸福的源泉。“夙兴夜寐,洒扫庭内”,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,绵延至今。可是现实生活中,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,不愿意劳动。有的说:“我们学习这么忙,劳动太占时间了!”有的说:“科技进步这么快,劳动的事,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!”也有的说:“劳动这么苦,这么累,干吗非得自己干?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!”此外,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。
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。
请结合材料内容,面向本校(统称“复兴中学”)同学写一篇演讲稿,倡议大家“热爱劳动,从我做起”,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,并提出希望与建议。要求:自拟标题,自选角度,确定立意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难度:★★★
点评:
这个题目看似很好写,实质上,还是有些难度的。首先是文体的难度-演讲稿,很多考生一看到演讲稿,就懵了,演讲稿写得少啊,怎么写。另外,内容方面,提倡劳动,看似离考生很近,其实很容易雷同,要写的走心和动人,还是要深入思考,多关注身边。
专家评析: 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,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,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、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,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、错误态度进行对比,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,自觉弘扬劳动精神,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、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、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,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。
范文:
全国Ⅱ卷
适用地区:
题目要求: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1919年,民族危亡之际,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。1949年,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!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。1979年,“科学的春天”生机勃勃,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,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。2019年,青春中国凯歌前行,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,宣誓“强国有我”。2049年,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,中国青年接续奋斗……
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,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。
① 1919年5月4日,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。
② 1949年10月1日,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。
③ 1979年9月15日,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。
④ 2019年4月30日,收看“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”后的观后感。
⑤ 2049年9月30日,写给某位“百年中国功勋人物”的国庆节慰问信。
要求:结合材料,自选角度,确定立意;切合身份,贴合背景;符合文体特征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难度:★★★
点评:
全国II卷突出历史视角,有非常清晰的时代气息和思想语境。如果在考前看过五四相关纪录片和文章的,对这个主题肯定有很多话可说。由于材料中提示充分,这一题写起来较为简单。但这一题写起来要想不宏大、不空洞,也难。
专家评析: 试题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(1919年)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(2049年)的特定历史时空,从中精心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:五四运动、新中国成立、改革开放、五四运动100年、新中国成立100年,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,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、富起来、强起来,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,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、民族同呼吸、共命运,在创造青春中国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,坚定理想信念,增强四个自信,厚植家国情怀。写作任务设置五种身份,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,思考未来,激励他们自觉接续奋斗,勇挑重担、勇克难关、勇斗风险,勇立时代潮头,争做时代先锋,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、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,让青春在为祖国、为人民、为民族、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 通过材料与任务驱动,营造真实的奋斗情境,让考生感知青年奋斗与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,体会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与意义,正面引导考生增强担当意识,激励奋斗精神。
范文
全国III卷:
适用地区:
四川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
题目要求:
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(据“小林漫画”作品改编)
要求: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。
难度:★★★★
点评:
拿到全国卷Ⅲ作文题的同学是不是开心到模糊?!因为人民日报公众号6月6号的推文就是《高三最后一课,老师说:你们再看看卷子,我再看看你们》,很多同学会围绕师生情、毕业、未来这些话题来写,但是要写出立意出彩的高分文章还是有难度的。
专家评析: 倡导尊师重教,引导学生品格修行。作文试题选取一则漫画,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,拉近教育主题,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、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,产生强烈共鸣。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、眷恋与不舍,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、期待与祝福,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、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,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。
2019高考作文范文
适用地区:北京全市
题目要求:
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,按要求作答。不少于700字。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。
①“韧性”是指物体柔软坚实、不易折断的性质。中华文明历经风雨,绵延至今,体现出“韧”的精神。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,每逢关键时刻,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。
请以“文明的韧性”为题,写一篇议论文。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、思想文化、语言文字、文学艺术、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,谈谈你的思考。
要求:观点明确,论据充分,论证合理。
②色彩,指颜色;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。2019年,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,欢庆共和国70华诞。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,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,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?
请以“2019的色彩”为题,写一篇记叙文。
要求:思想健康,内容充实,感情真挚,运用记叙、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。
难度:★★★★
点评:
文明的韧性,这个题目也是在网友盲猜之中,考生肯定也有所准备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中华文明一直都是我们最为自豪和骄傲的,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,对世界其他文明的认知,反观中国文明,我们更能找到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源,也就是韧性的根本。
今年没有彩虹有色彩,题目侧重考查年轻人对民族品格、祖国发展等话题的关注和思考。
专家评析: 北京卷作文试题“2019的色彩”引导考生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,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,激发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适用地区:上海全市
题目要求:
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,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,我由此对音乐的“中国味”有了更深刻的感受,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“中国味”。
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。请写一篇文章,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。要求:(1)自拟题目;(2)不少于800字。
难度:★★★★
点评:
上海高考作文,辩证依然是上海卷的真爱,依旧是“人人有话可说”又有“一定区分度” 的命题理念。难点是紧扣题目要求“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”,最贴合的观点是“观人渡己,大道也”。如果只从“中国味”或者音乐展开,很有可能偏题跑题。
点评专家:今年上海高考作题的大主题是——全球化时代,多元文化时代,对自我身份的确认。具体到题目而言,音乐如此,其他更是如此;由音乐“中国味”到其他中国味,最终是“文字”的中国味,“语言”的中国味。汉字、汉语,是我们的“身家性命”,是我们存在的家。这是当下语文教育、母语教育的重要议题。这个题目呼唤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几千年民族文化进行深情地回顾、体认、欣赏。这样,我们就能更好地立定中华大地,放眼世界,拥抱世界,更有力量地参与到现代世界的建设之中。
适用地区:天津全市
题目要求: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不错,目前的中国,固然是江山破碎,国弊民穷,但谁能断言,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?不,决不会的,我们相信,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。
——方志敏
国家是大家的。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。
——陶行知
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,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,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。
——黄大年
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?请据此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① 自选角度,自拟标题; ② 文体不限(诗歌除外),文体特征明显;③ 不少于800字;④ 不得抄袭,不得套作。
难度:★★★★
点评:
天津卷与去年相似,依旧是“名句用用看”,体现了爱国精神的历久弥新。这种精神的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,命题要求“写出思考感悟”,所以考生不能只从句子本身作分析阐释,而是需要结合时代特点换发出新的活力。
专家评析: 天津卷作文以“爱国情怀”为主题,选择方志敏、陶行知、黄大年的三则材料,分别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,个人对国家、民族的责任,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命题主题鲜明,启迪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,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、民族、人类的关系,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重大意义。
适用地区:浙江全省
题目要求:
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作文。
有一种观点认为: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,多倾听读者的呼声。
另一种看法是: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,不为读者所左右。
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“作家”,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“作品”,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“读者”?
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,谈谈你的看法。
【注意】①立意自定,角度自选,题目自拟。②明确文体,不得写成诗歌。③不得少于800字。④不得抄袭、套作。
难度:★★★★
点评:
浙江卷这一题让人联想起钱钟书对一个狂热书迷说的“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,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只蛋的鸡呢?”这道题看似很绕,实际上立足点还是比较清晰的,即你选择“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”,还是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”,还是生活在别处。
浙江卷一贯这么别具一格,你也是自己人生的作家,你是为读者左右,还是坚持自己呢?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,你的人生谁做主???
江苏卷
适用地区:江苏全省
题目要求:
根据以下材料,选取角度,自拟题目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;除诗歌外,文体自选。
物各有性,水至淡,盐得味。水加水还是水,盐加盐还是盐。酸甜苦辣咸,五味调和,共存相生,百味纷呈。物如此,事犹是,人亦然。
难度:★★★★★
点评:江苏卷果然不负众望,江苏高考作文一直是以最文艺著称。题目本身就是很美很棒的一段话。人生百态,酸甜苦辣,五味调和,共存共生。水至淡,盐至味,这才是人生。是那种需要经过思考沉淀,才能领悟的境界,这个对于考生来说难度很大啊。很多网友调侃,江苏卷是要出调料包吗?
满满的正能量,浓浓的育人味。题目侧重考生对环境问题等话题的关注,这要求考生要多关注时事,同时进行自我审查。
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,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,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。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,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,但总体却别有味道,形神俱佳。我有些看呆了。
那是郑燮的字。一个沉沉的声音。我转过头去,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。
我禁不住感叹道:这字太美了,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,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,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。
老人笑了起来: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。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。每一个字歪歪斜斜,似乎并不美观,但将其融为一体,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,蕴藏万物的能量。
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,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,我说道,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,反倒是名美其美,美人所美。
老人点点头,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:你看,板桥的字,用隶书参以行楷,非隶非楷,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。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,没有统一的索求,古人将他们的智慧,放开于我们面前,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,将各种文化,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,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。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。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,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,非古非今,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。他突然停下笑笑,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。
我思索着,说道: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。只有获得和的力量,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,幻化为一体。和而不同,就意味着存在不同,不,必须是不同,只有如此,才能不刚愎自用,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,看不到一切,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。
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,也不可有二的。老人回答道,他便是那个唯一,便是那个不同。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,金农、八大山人、张旭,狂放与收敛并存,刚健与阴柔并存,看似如此个性鲜明,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,一脉相承。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。
和而不同,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。我感慨道。
老人拍拍我的肩: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,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。你好好看看。
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。当回过神时,转头再寻,老人已不见踪影。
来源:http://m.ieduw.com/z/gaokaozuowen/174043.html转载分享本站内容,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!